第二天的行程是从独山子一路向南,进入天山山脉腹地的那拉提地区。进入天山,才能感受到这座美丽圣洁的山脉的雄伟与壮丽。


翻越哈希勒根达坂之后,沿独库公路继续前进为那拉提镇。该段为山谷地貌,两侧雪山融水丰富,一路均可见水草丰茂、牛羊成群的山地草甸。该处也是哈萨克族的聚居区之一,沿途还有号称“哈萨克第一村”的阿拉善村。哈萨克族与世无争,过着炊烟牧马的惬意生活,逐水草而居,伴星河沉眠。不知在外漂泊的哈族游子,多年归来后,能否找到自己游牧的家?


再翻过一座山头,来到了天山深处。说话间,山间腾起了浓雾,跟车距离被迫缩短到十米左右才勉强看清前车的尾灯,天地都被浸没在一片静谧流动的乳白之中。雾色浮动间,隐约可见近侧山麓上绿茵如毯,野花摇曳。“邈姑射之山,有神人居焉,肌肤若冰雪,绰约若处子,不食五谷,吸风饮露”。此番如梦似幻的美景,是否也在千百年前曾引发过哈萨克先民们的瑰奇幻想?


此次巡台中的一个点位位于乔尔玛烈士陵园附近。在第一次布设台站时与我们联络的是一位驻留在此地的退伍老兵,名为陈俊贵。他于1979年从东北参军,随部队来到那拉提地区修筑独库公路。次年4月,工程兵部队因风雪被困天山深处,陈俊贵与三名战友一同下山寻求支援,天寒地冻,路途艰险,两位战友因体力不支相继牺牲,最后联系到救援部队时,陈俊贵和另一位战友也因严重冻伤险些丧命,落下终身残疾。退伍后,陈先生回到老家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。1985年10月,他看到《天山行》这部电影时,镜头中的那一幕幕仿佛如昨日。他想到班长的临终遗言,做出了改变他一辈子命运的决定——重新回到埋葬班长的天山脚下,陪伴班长,成了烈士陵园守护人,献上他的余生。时光荏苒,当年的英雄重新回到了天山,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战友们的献身之地,代他们坚守这条用年轻的生命铸成的公路。此等信念和忠义,令人喟叹。英雄们已逝,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修筑的独库公路永远盘绕着天山,一如他们的精神永不离去。


告别了老英雄,来到今天的最后一个点位。这是一处风景秀美的谷地。潺潺的溪流和青葱的草甸引得大批游客在此驻足。亏得布设时在周围竖起了围栏和告示,台站没有遭到任何破坏。我们挖开上覆土层、校准地震仪的工作吸引了几位年轻的旅人。一番友好的交谈中,笔者对当前的工作、地震学的研究内容和发震过程进行了简要的科普。当我们将台站周围恢复原状后,她们还意犹未尽,笔者便借着附近散落的花岗岩讲解了三大岩的形成、特征等,用词尽可能浅显易懂。天色渐晚,我们结束了这场愉快的交谈。旁观的维族大叔询问刚才是否是熟人,我们笑着解释:“只是同好”。


看吧,越是险峻的环境,越能映照出人性的美好和纯粹。无论是为修建独库公路牺牲的子弟兵们,还是坚守誓言陪伴战友的退伍老兵,抑或是向往知识、不断探索的开拓者们,都将最美的身影留在了天山。人与天山的故事,还会继续!

文字:耿嘉琪
图片:于大勇,耿嘉琪